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报告 >
一、关于节能报告
节能报告是为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而编制的关于能源节约的系统说明材料,多为生产企业所用,是项目单位开工建设、竣工验收和运营维护,以及节能审查机关开展事中事后监管的主要依据。报告内容应包括国际、国内同行业的能耗水平、本企业的能耗水平对比,以及企业采用了何种方法、技术、工艺等详尽叙述,说明能源节约达到了什么水平。
二、编制原则
  • 节能报告应保证专业性,编写人员应熟悉节能有关法律政策和标准规范,了解节能报告编制的内容深度要求,具备计算、分析和评价项目能源消费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节能措施,判断项目能效水平和对所在地影响等的专业能力。

  • 节能报告的编制应从项目实际出发,对项目相关资料、文件和数据的真实性做出分析和判断,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项目用能情况等进行计算和分析,明确节能分析评价所需基本参数、基础数据等,确保节能报告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项目实际情况。
    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等文件中包含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节能分析评价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应通过复核校对后引用;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通过现场调研、核算等其他方式获得数据,并重新计算相关指标。

  • 节能报告应根据项目特点,提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建设方案、用能工艺调整意见和设备选型意见、节能措施等,为项日开工建设、竣工验收和运营管理等提供具体依据,不能仅做原则性、方向性描述。

四、节能报告编制要点
收集资料
项目基本情况
分析评价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2)相关规划、行业准入条件、产业政策。
(3)相关标准及规范。

(4)相关的节能工艺、技术、装备、产品等推荐目录。
(5)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用能产品和设备目录。
(6)项目立项或设计文件、技术协议及合同等。

确定分析评价范围
节能报告分析评价范围应与投资建设范围一致,报告应明确整体用能边界,体现项目的完整性。当项目依托既有设施建设时,相关既有设施用能情况也应纳入分析范围。
项目节能分析评价
  • 建设方案节能
    分析和比选
  • 节能措施
  • 能源消费情况核算
    及能效水平评价
  • 能源消费影响分析
  • 01建设方案节能分析比选

    ①介绍项目推荐选择的建设方案,采用标准对照法、专家判断法等方法,分析评价该方案是否符合行业规划、准入条件、节能设计规范等相关要求。
    ②从节能角度,分析该工艺方案与当前行业内先进的工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完善工艺方案的建议。难以进行多方案节能分析比选的项目,应在此说明情况。

  • 02项目总平面布置

    结合节能设计标准等有关标准、规范,分析项目总平面布置对厂区内能源输送、储存、分配、消费等环节的影响,判断平面布置是否有利于过程节能、方便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序和产品单耗等,提出节能措施建议。

  • 03生产工序、用能工艺

    ①介绍项目各主要用能工艺(生产工序),具体分析各用能工艺的工艺方案,用能设备,以 及能源品种等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提出节能措施建议。主要包括:各用能工艺选择的工艺 方案、工艺参数等是否先进;主要用能设备的选型是否合理,能源品种是否科学。应根据项 目工艺要求和基本参数等,定量计算设备容量(额定功率)等参数,评价裕度等主要参数的合理性。
    ②分析项目使用热、电等能源是否做到整体统筹、充分利用。如热系统设置方案是否合理,避免反复加热或 将高品质热能降质使用;供配电及用电系统配置是否科学;余热余能是否得到充分利用,能否结合 外部条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等。
    ③计算工序能耗等指标,判断项目工序能耗指标是否满足能耗限额标准或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是否达到同 行业先进水平等。计算过程复杂的,应附计算书。
    非生产性项目,可将本部分与第(1)部分“建设方案分析比选”合并编制。

  • 04主要用能设备

    ①列出主要用能工艺(生产工序)的主要用能设备的选型情况,包括型号、参数、数量、安 装地点,以及对设备的能效要求等,对比分析是否满足能效标准或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或与同类项目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水平进行对比,判断是否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等。
    ②列出电动机、风机、水泵、空压机、变压器等通用设备的能效水平(或能效要求),并与有关能效标准进行 对比,判断能效等级。高耗能项目的用能设备应达到一级能效水平。

  • 05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

    对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的用能系统、用能设备讲行分析评价。评价内容参考第(3)部分“生产工序、用能工艺”和第(4)部分“主要用能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

  • 06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方案

    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 17167)等,结合行业特点和要求,编制项目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方案,列出能源 计量器具一览表等。
    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应按能源分类列出计量器具的名称、规格、准确度等级、用途、安装使用地点、数量等,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建立独立的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分表。

  • 01节能技术措施

    针对项目在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继续提高能效的环节,提出相应的方案调整意见、节能措施、设备选型建议等。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分析这些措施在技术上是否可行;计算节能措施的节能效果,评价在经济上是否合理。根据分析计算结果,选取节能效果好、技术经济可行的节能技术措施。

  • 02节能管理机制

    02节能管理机制 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 15587)等有关要求,提出项目能源管理方案。部分行业按照行业要求还需提出项目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方案,能源管理中心建设以及能源统计、监测等节能管理方面的措施和要求。

  • 01能源消费情况

    ①论述项目基础数据、基本参数的选择或核算情况,基础数据应有详细的基本参数支撑和明确的计算过程。
    ②计算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年能源消费增量
    依据采取节能措施后的项目用能情况,测算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应分别测算当量值和等价值两个数值。用能 单位外购的能源,其能源折算系数可参照国家统订同有大双掂;用能单位目产的能源,其能源折算系数根据实际投入产出自行计算。
    新建项目的年能源消费增量为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改扩建项目为建成投产后年综合能源消费增量。
    ③计算主要能效指标
    依据项目基础数据、基本参数等,按照行业相关标准要求,核算(测算)各环节能源消耗量,计算项目主要能效指标。在计算能效指标时,应注意与相关标准、规范等所采用的电力折标系数一致,便于对比分析。
    对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增加值及增加值能耗进行测算。增加值的计算应有详细的计算过程。

  • 02能效水平评价

    采用标准对照法、类比分析法等方法对项目主要能效指标的能效水平进行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单位产品(量)综合 能耗、可比能耗,主要工序(艺)单耗,单位增加值能耗等。
    对于项目能效指标未达到现有同行业、同类项目领先(先进)水平的,报告应客观、细致地分析原因。

  • 01对所在地完成能耗增量控制目标的影响分析

    将测算得出的项目年能源消费增量与所在地能耗增量控制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判断项目对所在地完成能耗增量控制目标的影响。

  • 02对所在地完成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的影响分析

    计算项目单位增加值能耗指标,分析项目对所在地完成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的影响。

  • 03对所在地完成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目标的影响分析

    有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目标的地区和城市,新建耗煤项目要明确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方案,对替代量进行详细论证和核算,并分析项目煤炭消费对所在地完成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目标的影响。

五、节能报告编制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兄
1.1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2项目建设方案

第二章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
2.1能源品种选用原则及能源消耗种类
2.2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目标三

第三章 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3.1 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3.2建筑设计与施工及运行依据的相关标准及规范
3.3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

第四章 能源消耗计算
4.1给水排水能耗计算
4.2暖通空调及动力专业设备能耗计算
4.3电气专业能耗
4.4能源消耗统计

第五章 项目节能措施
5.1 节能措施综述
5.2 相关专业节能措施
5.3 其他节能措施

第六章 节能效果分析
6.1 项目消耗水平
6.2 项目节能措施效果分析

第七章 项目能源消耗水平评估
7.1 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能量的影响预测
7.2 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预测

第八章 绿色评价
8.1 分值计算 94
8.2 评价过程 94

附图附表
附图一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二 项目平面布置图
附表一 各生产工艺所需设备清单
附表二 各建筑单体功能分区

您的需求